工作坊:地方記憶、數位共筆

故事,永遠是最吸引人的題材,而具歷史文化底蘊、結合庶民與土地的故事,更是數位人文不可或缺的要素!文化創意產業則是說故事產業,說感動人心的故事,透過各式各樣表達方式與傳播媒介!
本工作坊將由淡江大學資圖系林信成教授,分享其藉由跨領域的師生團隊及社區夥伴關係,結合數位科技與人文關懷,以資訊科技為經、大眾歷史為緯、在地文化為養分,發揮群體智慧,以數位共筆訴說大淡北地區的故事,並有效融合數位科技、歷史調研、社群經營、影像敘事、使用者研究等課題,透過線上社群共筆,帶動線下學生、居民共學、共創、共遊,達到社區共享、共榮、共好之目標。
本工作坊理論與實務並重,將使用數位共筆工具Mediawiki 所架設的網站「淡水維基館」,直接進行線上實作練習,除由林教授講授外,另有淡水維基館團隊成員擔任教學助理,以講授、實作各半的方式進行。 Continue reading 工作坊:地方記憶、數位共筆

演講公告:「政治宣傳?不實訊息?言論審查?」談資訊方法在網路訊息監測的應用

謠言、虛假訊息、資訊戰、政治宣傳等嘗試誘導讀者的訊息操作,在以網際網路 作為傳播載體後,一方面更加難以追蹤,甚至可以被再編輯;但另一方面,也因 為網路可以被檢索、資料便於被記錄,而增加了事後核實的可能性。本次演講將 以「監測」作為方法,以資訊工具來大量並反覆地紀錄網路上的新聞與輿論文本, 藉此來觀察社群平台、新聞編輯與社群小編如何誘導與防堵訊息的傳散,藉以賺 取更多點閱率、控制社群輿論氛圍、或避免國家機器審查。 Continue reading 演講公告:「政治宣傳?不實訊息?言論審查?」談資訊方法在網路訊息監測的應用

演講公告:Word Embedding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時間:2019年9月19日(星期四)下午2:00 地點: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三樓會議室 (地圖:https://www.lis.ntu.edu.tw/?page_id=682) 講者:王正豪副教授 (台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講題:Word Embedding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摘要:在許多文件處理的應用中,,經常需要根據字詞的組成及語法結構等,,來了解整份文件的主題及語意。本演講將介紹 Word Embedding 的概念,以類神經網路的機器學習架構,透過大量相關文件的訓練,可以有效學習到字詞在文件中的各種上下文關係,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自然語言處理的各種任務,並且獲得較佳的效果。 簡歷:王正豪老師為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博士,曾擔任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圖書資訊處資訊服務組組長,現任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王老師目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社群網路探勘、資訊檢索、巨量資料分析等,他曾擔任相關領域多個國際期刊的審查委員,以及研討會的議程委員,目前已發表相關論文數十篇。

提案徵求-「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教學工作坊

教育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之教學工作坊旨在協助各大專院校教師開設課程,培育具數位人文知識之跨域創新應用人才,本學期計畫推動4-5個工作坊,研討「創新課程設計」之相關議題,同時邀請各位老師在「數位人文論壇」提出建議、分享經驗、激發想法,共為數位人文教學之精進而努力。 若您有意擔任工作坊之講者,敬邀提交與下列(但不限)主題相關之講題及摘要;若您願意以下列(但不限)主題,邀集講者,自辦工作坊,我們竭誠歡迎您提交工作坊構想書: 教學典範之轉向(Paradigm Shift or Transformation) 課(學)程的規畫和設計 數位人文之通識教育 大數據教學資源 人文知識的遊戲化(gamification) 空間人文學與空間社會科學 社區營造 數位工具 以上各主題的內涵略述如下: 教學典範之轉向(Paradigm Shift or Transformation) 在數位時代、特別是在數位人文的創新氛圍下,傳統課程的內容與設計可以有些甚麼樣的改變或轉向?過去兩年多,計畫辦公室這邊從文學理論、語言學習、地方歷史、公共政策、客戶關係管理、法律案件審理、精準行銷、商管保險、國際關係、環境教育、深度旅遊、空間營造、設計、展演、音樂、舞蹈等各課程領域中,都收到很多申請案,也通過並執行了些課程計畫。可以看見很多老師正在努力地想將新的數位人文元素帶入已建立很久的「傳統」課程中,他們所面對的挑戰並不輕省;然成敗並不足以論英雄,重點是在這個典範轉移的過程中,我們最終如何能開拓我們的視野,走出臼巢,發現並茁壯教學的新生命。 在這裏我們歡迎老師用個案(包括在目前典藏網上的課程)來省思數位人文元素對傳統課程帶來的改變,譬如公共政策的課程在引入空間人文或社會媒體的元素後,起了甚麼改變?數位人文工具可以如何影響我們對公共政策思維與論述或敘事方式。從諸多個案的研究中,我們能否歸納出一些導致轉向成敗的因素?譬如將原本以資工背景為主的計算機概論轉換向到以人文背景的運算思維時,人文學生能否將所學的運算思維融入其領域知識?又譬如,所要教授的數位工具如何擴充學生的認知或是能獲取知識再生產後的能力?如何避免學生在學習數位方法之後,就僅僅當它是一個工具,無法對其領域知識產生連結的情況?我們歡迎教師講演或籌組工作坊討論典範轉移的理論和實務、成功和失敗的案例等。 課(學)程的規畫和設計  如何規畫一個理想的跨領域共授團隊?共授的理想模式為何?共授團隊如何孕育跨域知識融合的文化?如何規畫一個系列課程(學程)?共授團隊如何在人文和數位工具或數據分析的講授中取得平衡?又如何在教授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中取得平衡?一門課數位工具的教授,要如何不致太少,使學生難以用在實作上,又如何不致太多,以致僅能蜻蜓點水?我們歡迎教師講演或籌組工作坊討論規畫數位人文課(學)程之理論與實務心得。 數位人文之通識教育 在前兩期計畫中有約略15至20課程為通識課程,占了所有執行計畫的四分之一,這讓我們開始思考本計畫在通識教育中的角色。本計畫課程是否宜為通識教育之一環?或是本計畫課程如何可以設計成為通識課程? 進一步問,本計畫課程是否有可能將已在通識教育中之人文課程轉化成數位人文課程?如何轉化?若是如此,通識教育中的數位人文課程如何不同於一般數位人文課程?我們歡迎教師講演或籌組工作坊討論數位人文通識教育的所有議題。 大數據教學資源 受到計畫徵件內容的影響,本計畫幾乎所有計畫提案都有「大數據」這一個關鍵詞。然而計畫執行一年多來,「數據」在各個課程上的「大」的情形、「大」的方向、「大」的意義與價值及其所呈現的各種樣態都值得反思。本世紀初,史丹佛大學英文系教授Franco Moretti,以「世界文學」(world literature)啟動了大數據在文學理論的濫觴,並進而推動「廣度閱讀」(distant reading or extended reading)(Moretti, 2005, 2013);近十年前,哈佛大學經濟系博士生Seth Stephens-Davidowitz,應用Google Trend 的資料到社會科學的研究中,並自行豎立起社會科學革命的典範 (Stephens-Davidowitz, 2017)。這些極具啟發性的工作,值得我們對本計畫中的「大數據」元素再做更深遂的討論。怎樣的數據是大數據?如何處理大數據?如何取得大數據?從大數據中能夠學習到什麼?可以從那些業界或社群媒體取得大數據?有那些業界願意與學界合作?我們歡迎教師或業界專家講演或籌組工作坊討論大數據之取得與應用方面之議題。 人文知識的遊戲化 遊戲結合了競賽、故事、好奇及慾望等能提升學習者學習動機的要素,是課程設計的另一項重要工具。儘管用設計遊戲來支持教學工作,己不是甚麼新鮮事,但是用數位遊戲(digital games) 或更具體的說,數位教學遊戲(digital Continue reading 提案徵求-「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教學工作坊

108年「全國大學校院數位人文大數據學生競賽」即日起開始徵件

指導暨補助單位: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協辦單位:教育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數位人文社科教學資源中心、教育部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總辦公室聯絡方式:(一)聯絡人:劉小姐(二)聯絡電話:02-29393091分機51476(三)E-mail:rc.tcdh@gmail.com 競賽網址: https://contest.bhuntr.com/tw/368923578455194843101409102b

[徵才]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柏林) 徵一位 IT Architect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柏林) 徵一位 IT Architect,主要是設計一套數位文檔交換的 API 以及相關的開發工作,團隊大都是台灣人,工作內容也需要會中文。 報名截止延長至 9月15日,還煩請大家幇忙轉給周圍有 IT 能力的人!MPI 是德國的中研院,有極好的工作環境與福利!有任何問題歡迎直接聯絡陳詩沛博士 <schen@mpiwg-berlin.mpg.de>! 詳細公告請見: https://www.mpiwg-berlin.mpg.de/job-position/it-architect-rise-dept-iii-en?fbclid=IwAR3L5VFDLMt6gp6nuKAUlGFij_H5Oy7csd0Wb2bWtxbtQObvGLD7m-Rzgw0

PNC 2019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 Call for Papers, Posters and Artwork (Extended to June 30)

Main Theme: Regionality and Digital Humanities: South-South Connections Dates: October 15th-18th (Tuesday-Friday) Venu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URL: http://compling.hss.ntu.edu.sg/events/2019-pnc/ Dear Colleagues, It is our great pleasure to announce that the PNC 2019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 (PNC 2019) will Continue reading PNC 2019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 Call for Papers, Posters and Artwork (Extended to June 30)

【學術活動】DocuSky 數位人文工具研發成果發表會

發表會緣起:本發表會係研發團隊於近半年來以「DocuSky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臺」為核心,所進行的數位工具開發與介接實作之成果發表與展示。DocuSky 是由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項潔特聘教授主持,杜協昌博士開發的線上平臺,是一項藉由資訊科技協助人文學者進行個人化資料庫建置與數位工具分析理念的實踐。自平臺上線以來,已經獲得許多人文學者的使用與肯定。 本發表會希望透過數位人文工具的開發,以及與 DocuSky 介接的實作,展示 DocuSky 有機成長的過程,並為未來的研發工作,立下良好的實作典範。 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項潔特聘教授  敬邀   發表會時間:2019 年 06 月 18 日(二)14:00~17:00  發表會地點:臺灣大學資工系德田館一樓 107 教室 發表會議程: 14:00-14:10 引言 / 項潔特聘教授(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14:10-16:10 DocuSky 的週邊工具開發:2019 數位人文專題研究成果簡介 / 杜協昌博士(臺灣大學資工系) DocuWidgets: Enhanced Toolkits for Docusky / 黃志揚(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DocuPad Prototype:DocuSky 協作共享編輯工具的實作雛型與功能初探 Continue reading 【學術活動】DocuSky 數位人文工具研發成果發表會

PNC 2019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 Call for Papers, Posters and Artwork (Extended to June 15)

PNC 2019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 Call for Papers, Posters and Artwork (Extended to June 15) Main Theme: Regionality and Digital Humanities: South-South Connections Dates: October 15th-18th (Tuesday-Friday) Venu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Singapore URL: http://compling.hss.ntu.edu.sg/events/2019-pnc/ Dear Colleagues, It is Continue reading PNC 2019 Annual Conference and Joint Meetings Call for Papers, Posters and Artwork (Extended to June 15)

【學術活動】跨越歐亞的藥物研究 一個數位人文的新視野

【資訊工程學系數位人文專題講座】 講題:跨越歐亞的藥物研究 一個數位人文的新視野 (Medicines Across Eurasia: A Digital Humanities Experiment) 時間:2019年05月29日(三) 09:30–12:3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德田館)R102教室 主講人:Prof. Michael Stanley-Baker 徐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    William Chong 張英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人員) 主持人:項潔教授(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演講摘要: 本講座旨在介紹傳統醫藥在中古時期及之前的傳播是如何跨越了區域、語言和知識生態的數位人文研究取徑。眾所周知,多語種的古老文獻對大部分學者造成了個人研究上的限制。而我們的計劃則希望透過數位分析和連結的方式,建立一個數位文獻平台和雲端工作空間,讓學者們突破語言障礙,提出新的研究想像,進而藉助研究社群,開展跨領域的研究。我們已聚集了幾位研究中古醫學的史學家,合作建立地區性的資料庫,以便數位化多語種的中古文獻;同時,也會開發一款同義辭工具,以連結不同語言間的同義詞彙(特別是藥名)。目前的初步研究關注於中醫草藥的別名,已與最先進的植物學線上資源連結。我們希望這套工具不僅能協助古代醫學文獻研究,而且也能服務於傳統醫學在現代的應用。 本演講以中文進行 公開演講,歡迎自由參加 聯絡資訊: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胡其瑞博士(02-3366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