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數位人文視野下的漢學研究國際研討會

數位人文研究,是近年來新興的跨領域學科,更是國內外學界熱門的學術議題。意旨透過數位科技的協作,創新人文研究取徑,啟發研究發現,擴展多元宏觀的研究視野。為了探討數位人文在漢學研究中的發展趨勢,提供積極投入的研究學者交流合作的機會,並彰顯臺灣在數位人文的研發成果,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與臺灣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數位人文視野下的漢學研究國際研討會」。 本會議由教育部「頂尖大學策略聯盟—哈佛大學雙邊學術合作交流計畫」支持,是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與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合作計畫中的成果之一。在這次的會議裡,我們將發表彼此合作的研究成果,並邀集國內外數位人文領域的學者專家一同蒞臨,交流與分享數位人文技術的理論與實踐,對數位人文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共同擘畫藍圖與願景。 會議日期:2018年6月4日-5日 會議地點:臺灣大學圖書館 B1 國際會議廳(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ICDHS2018 「數位人文視野下的漢學研究國際研討會」由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與臺灣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會議的主旨在探討數位人文在漢學研究中的發展趨勢,提供積極投入的研究學者交流合作的機會,並彰顯臺灣在數位人文的研發成果。歡迎各位學者專家與同好的蒞臨。

【學術活動】From Digitizat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 DocuSky and MARKUS

活動名稱:Hán Nôm Workshop In Vietnam(越南漢喃文書工作坊) 題目: From Digitizat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 DocuSky and MARKUS 時間:2018年5月27日 上午10:00–12:00 講者:胡其瑞 博士 /臺灣大學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地點:河內‧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主辦: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Workshop Team

【學術活動】數位人文系列演講與工作坊

數位人文系列演講與工作坊 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林淑慧教授主辦 台灣數位人文學會合辦 1.主題:說故事的另類出路:ArcGIS Online及Story Maps基本操作 演講者:陳伯銜/互動國際技術經理 日期:107年3月28日(三) 時間:12:20-14:10 地點:台師大圖書館校區 教育學院大樓四樓資訊中心 教403 2.主題:Story Maps與臺灣歷史地圖資料的結合 演講者:廖泫銘/中研院人社中心副技師 日期:107年4月11日(三) 時間:12:20-14:10 地點:台師大圖書館校區 教育學院大樓四樓資訊中心 教403 3.主題:數位人文視野下的類書研究 演講者:項潔教授/台灣數位人文學會理事長、臺大數位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日期:107年5月2日(三) 時間:13:20-15:10 地點:台師大校本部 文學院大樓 正102 4. 主題:群眾製圖──人人都是地圖師 演講者:王聖鐸 日期:107年5月23日(三) 時間:12:20-14:10 地點:台師大圖書館校區 教育學院大樓四樓資訊中心 教403 5. 主題:數位人文與台灣文史資料的分析 演講者:劉昭麟/政大資訊科學系特聘教授 日期:107年6月13日(三) 時間:13:20-15:10 Continue reading 【學術活動】數位人文系列演講與工作坊

【學術資源】DocuSky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台正式上線

國立臺灣大學‧ 數位人文研究中心 & 資訊工程學系數位典藏與自動推論實驗室共同發佈 人文學者利用數位科技進行學術研究,在資訊時代的今天早已不是新鮮事兒了。但是,充斥在資訊世界的各樣數位工具,似乎總是不能契合每位人文學者的個別需求。有的資料庫提供了很棒的工具,但是卻無法應用在學者自己蒐集的材料上;有的資料庫內含豐富的數位資源,但是卻沒有適合的工具提供使用者進一步分析。而DocuSky 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台的出現, 正是為了彌補這樣的缺憾,讓研究者在材料的取用與工具的使用上更為自由與豐富。 DocuSky 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台提供研究者在平台中上傳自己從各種不同管道蒐羅來的文本資料,並且運用各式各樣的新穎工具, 進行文本格式轉換、 後設資料建置,憑藉自己之力建置數位資料庫,而無須求助資訊技術人員; 也能夠對自己掌握的材料進行文本探勘與分析, 從多元的視角挖掘潛藏於材料中的議題線索及脈絡; 在傳統的線性觀察之外,更可透過視覺化的呈現探索文本的時空與計量資訊。 DocuSky 不在於取代人文學者的研究角色,也無能取代人文學者的智慧, 本意希望可以輔助與支援人文學者, 輕鬆自主地執行許多以往必須仰賴專業人士才能採取的研究方法。 因此,自 2016 年 DocuSky 測試版上線以來, 愈來愈多的人文學者在嘗試著探索她、使用她,並回饋更多的意見讓 DocuSky 成長發展。 經過許多貢獻者的努力, DocuSky 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台自 2018 年 2 月 1 日起,新版頁面正式上線。 未來,我們也將持續不斷透過合作與共同參與的方式,將更多更好用的數位工具與服務擴充至平台上。無論您是人文學者或是對數位人文有興趣者,歡迎共同來認識、使用與發展 DocuSky 數位人文學術研究平台。 就是現在,請由此進DocuSky,誠摯地邀請您,一起來遇見DocuSky……

【學術報導】國史館及臺灣文獻館1,229萬頁檔案,全面開放免費下載

國史館繼開放線上閱覽檔案數位圖檔後,今(5)日起和臺灣文獻館提供 1,229 萬頁檔案的數位檔免費下載功能;先前開放數位檔之《國民政府》檔案,也已完成 19 萬 5 千餘筆的分件作業,提供以「件」為單元的目錄查詢,讓研究者透過目錄檢索檔案時可以更加精準。 完整新聞稿 國史館網址

【會議徵稿】第三屆北京大學「數字人文論壇」 徵文

時間:2018年6月8日-10日 地點:北京大學(具體待定) * 2018年1月初 發布徵文通知 2018年1月底 開放會議註冊 2018年4月1日 徵文截止,進入評審階段 2018年4月1日 發布正式會議通知 2018年4月15日 完成評審,對入選者發出參會報告邀請 2018年5月8日 會議註冊截止 2018年6月6日 報告嘉賓(含徵文入選者、特邀演講者)提交完整演示稿 2018年6月8-10日 正式會議(含主題報告、分主題報告、優秀論文表彰) 2018年6月10日之後 優秀論文推薦至核心期刊發表;DH項目對接與孵化 * 會議網址:http://mp.weixin.qq.com/s/faDz75MdSRr5PijXEfsRFA

【學術活動】中國古代文獻的數位研究工具工作坊

活動時間:2017年12月21日(四) 13:00–17:00 活動地點:國立臺灣大學 集思會議中心尼采廳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主 講 人: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 Donald Sturgeon 博士 活動說明:本工作坊為實作工作坊,請與會者攜帶個人筆記型電腦參加,以便於更快熟悉相關研究工具 網頁資訊:http://www.digital.ntu.edu.tw/NnewsDa.jsp?NewsID=189

【學術報導】「主義」退位,「資料」先行—臺灣文學研究的新型態

文/黃美娥(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長) 圖/聯合知識庫 數年前拜讀項潔教授〈什麼是數位人文〉一文時,有段文字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他提到2010年的美國《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系列名為「人文2.0」的報導,其中〈打開人文寶藏的數位鑰匙〉,指出在二十世紀歷經許多「主義」洗禮的人文學研究,下一個關鍵詞將會是「資料」(data)。此處預告的是,經由資訊技術所提供的巨量資料(big data),將為人文研究帶來新衝擊,特別是過去十分依賴各種西方理論所進行的人文研究習性。 實際上,取藉數位科技,轉化人文研究視野或方法論,很早就在世界各地引起熱潮,臺灣自不例外,即以「臺灣文學」此一學科而言,近年來也已置身於這一波數位新浪潮之中。回溯臺灣文學學科發展的歷程,是在90年代後期才得以進入大學體制內,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初期為了建立自身主體性,其研究趨向相當重視在地化、本土性,後來為能快速與國際接軌,乃關注起和東亞文學、世界文學之間的關係性,並熱切援引西方理論裨益融入全球化語境,頻繁召開許多與「主義」有關的會議。於是無形中,促使此一學科,孕育出勇於嘗試接納各種文學/文化/社會理論的「趨新」性格。 當然,臺灣文學的「趨新」活力,也表現在對數位典藏和數位人文研究的高度興趣。近幾年結合數位技術的臺灣文學研究或計畫案,正在逐年增加,在網路上便可找到若干有關臺灣古典文學、民間文學、新文學各類範疇的資料庫、網站,例如中興大學邱貴芬教授策劃的「臺灣文學大典」,筆者與遠流公司王榮文先生執行文化部委託案「臺灣工具箱•臺灣文學」,以及施懿琳教授在國立臺灣文學館支持下的「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等。至於,學者個人參與科技部執行的數位人文研究議題,近五年也有增多趨勢,在在說明臺灣文學的推廣與研究,已經進入善用新工具,走向新型態的模式了。 臺灣文學知識庫中的文訊期刊,可瀏覽查訊各刊期。 不僅官方經費挹注帶來研究型態的更新,民間力量其實也發揮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中聯合線上公司近期發行的「臺灣文學知識庫」,便值得注意。目前,有關臺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多數係以作者小傳、作家作品目錄、作家手稿典藏、學者研究論著為主要登載對象,但「臺灣文學知識庫」所收錄為創刊於1984年11月的《聯合文學》、1983年7月的《文訊》,以及 2003年至2015年的《聯合副刊》,針對三份重要報紙、雜誌內容進行全文掃描和典藏,因此在資料庫的性質上甚具獨特意義。 其次,由於「臺灣文學知識庫」資料涵蓋時間超過三十年之久,故已累積成為巨量訊息,透過數位資料庫的迅速耙梳,能夠輔助人工研究的侷限,節省時間與精力,同時提醒當前研究者在專注作家個案研究、作品文本分析,以微觀見長的「質」性研究之外,亦當留心「量」化研究的價值。更何況,資料庫在建置時,也配有欄位檢索:《聯合文學》所設為刊期瀏覽(2006-2015)、分類瀏覽(封面故事、專欄、獨家特輯、聯文選書、作品刊登、當月作家、編輯室報告、藝文精選……)、小說新人獎(1987-2012);《文訊》為刊期瀏覽(1983-2016)、分類瀏覽(各地藝文採風、書評書介、人物春秋、銀光副刊、人文關懷、全球華文文學通訊、大陸有關華文文學研究動態、談文論藝、懷念作家、作家行止……)、百大作家(黃秋芳、李潼、陳芳明、余光中、向陽、郝譽翔……);《聯合副刊》則是日期瀏覽(2003.1-2015.12)、百大作家(楊照、張作錦、陳克華、李進文、晶晶、蔣勳、廖玉蕙……)、精選(小品、小說、文學獎、專欄、散文、詩、雜文、藝術、書評、文學沙龍、文學遊藝場),而這也顯示了三種報刊對於自我內容特色的選擇與標榜。 臺灣文學知識庫中的聯合文學期刊,完整記錄25年間小說新人獎創作樣貌演變。 另,上列資料庫所附欄位查索,無疑也暗示了重要的研究路徑,例如掌握《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便可一窺二十五年間臺灣小說新人蠭出情形,以及其間創作樣貌演變歷程;又如《文訊》「各地藝文採風」欄目,資料庫顯示自1994年至2015年共收錄有4347筆訊息,則在這長達20年的記錄中,可以發現臺灣各地區域文學深耕概況,統合起來正是一部最能刻畫地方文學生命力的臺灣當代文學史;再如《文訊》「大陸有關華文文學研究動態」,由1987年至2015年,計有633筆介紹,從中得以一窺近三十年來對岸研究臺灣文學的重點與旨趣所在。 除此之外,「臺灣文學知識庫」也能以自訂關鍵詞的方式進行查尋,即以「香港」一詞為例,《聯合文學》共得1662筆、《文訊》1000筆、《聯合副刊》26筆,若將之比對與合觀,便能掌握三者與香港文學場域產生連結、交錯的異同狀態,以及彼此所扮演傳播香港文學的角色為何?乃至鳥瞰臺灣對於香港文學的接受史與傳播史概況?又,再以「馬來西亞」搜索,《聯合文學》計有202筆、《文訊》265筆、《聯合副刊》129筆,顯示《聯合副刊》雖然資料歷時較短,卻刊有不少與馬來西亞有關的作品或訊息,故頗堪玩味。再者,整體來看,以《聯合文學》和《文訊》而言,其與香港文學關係互動較諸馬來西亞更加密切。 大抵,由上可知,「量化」研究或者「欄位」查索、「關鍵詞」研究,亦可引來新的「蛛絲馬跡」,足以協助醞釀新問題意識,甚或開拓新研究領域,日後若能配合更為高端的電子分析技術、數據統計、標記方式,就能愈加呈顯資料庫的工具性和問題性意義。其次,在上述「臺灣文學知識庫」內部三種資料庫之間的串連或參照之餘,倘能進一步延伸、利用香港地區的香港文學資料庫、香港文化資料庫,馬來西亞的馬華文學書庫、馬華文學電子圖書館、馬華文學論文索引資料庫,將能使得臺灣文學在地研究,有機會進展成為跨界、跨國研究。簡言之,未來善用、連結各類、各地、各國「資料」庫,將會是二十一世紀最要重要的人文研究新趨向,也會是臺灣文學研究的新型態與新範式。 (《聯合文學》12月號同步刊載) https://reader.udn.com/reader/story/7924/2867913

【學術活動】「概念與方法:文學‧思想‧圖像數位人文研究」工作坊

時間:2017年11月30日下午1:30-18: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訊中心一樓117室 報名截止:11月29日下午四點截止 活動簡介:政治大學數位人文歷史與思想實驗室、文學院數位人文中心暨中國近現代思想與文學史專業數據庫計畫辦公室邀請兩岸中、新生代學者,利用工作坊的型態,就現在DH領域關注的項目,進行概念與方法的交流。歡迎舊雨新知一起參與討論。 由於場地至多容納30人,請利用表單進行報名,報名後我們將會與您進行確認。謝謝! 報名連結: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zdBEawCIXA6QlgP1zycUgrtrJ7bIaEnf8jzGj8nhHQmUhtg/view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