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學會研討會

2021第十一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主辦單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大會網址:http://dadh2021.ncue.edu.tw

會議簡介

「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是臺灣數位人文研究的年度盛會。在過去十一年來,透過許多國內外數位人文研究者的貢獻與分享,在數位人文的研究與發展上,獲得了長足的進展。數位人文雖然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但是隨著資訊技術的不斷精進,以及人工智慧技術導入數位工具的開發與應用,使這個研究領域的未來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

有別於國外的數位人文發展,臺灣的數位人文研究是以長達數十年來的數位典藏成果為底蘊,在這些基礎之上建立數位人文研究的工具、平台與模型。然而,隨著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的結束,許多資料漸漸也隨著計畫的終止而被遺忘與散失。如何把這些散佚的「數位考古遺物」與後來不斷產出的新數位化成果作最有效的利用與整合,並且能夠透過人工智慧、數位工具或平台的協助進行更多元的數位人文研究,將是未來研究發展的取徑之一。因此,本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將以「實用資料 X 數位人文」為主題,探討如何有效便利獲取實用的數位資料進行更有意義的數位人文研究。

同時,本屆也是本會議首次離開臺灣北部地區來到中臺灣召開,象徵著數位人文的研究也將跨越地域之別,往臺灣不同的區域與縣市進行推廣與發展,這份意義格外重大。我們期盼,透過各國各界的專家學者在此會議上的互動與交流,能夠讓數位人文的活水充分灌溉中臺灣的土地,以孕育出數位人文研究的種苗,持續開枝散葉,繽紛綻放。


2020第十一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大會網址:https://dadh2020.ascdc.tw/

會議主題

智慧資料 ╳ 數位人文

會議宗旨

「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自從2009年年底開辦以降,透過主題的導引與議程的規劃,研擬如何將現代資訊科技融入傳統人文領域的探索,並嘗試克服甚或超越過去人文研究從材料運用到課題設定的種種侷限。所謂「十年磨一劍」,經過十年來的淬礪鍛鍊,轉眼間已邁入第二個十年的新階段,正待論劍試鋒。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承辦第十一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Digital Archives and Digital Humanities, DADH 2020),特此廣邀各國各界的專家學者登壇列席、共襄盛舉。

面對數位人文學方興未艾的新興領域,本次大會除延續過去歷年來對數位人文研究各項層面的關注之外,將更以「智慧資料 ╳ 數位人文」(Smart Data ╳ Digital Humanities)為主題,號召學者們集思廣益,探索如何轉化數位典藏所持續積蓄的各類巨量資料,藉由與時俱進的語意網與人工智慧的技術開發,讓巨量的資料庫不僅只是一座靜態的孤立倉庫,被動地讓研究者從中檢搜線索,而更能主動針對研究者的設想與提問,提供動態鏈結的知識圖譜。簡而言之,將資料結構化使其更為好用。

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的疫情尚未見全面抑制,或許影響近距實體的研討對話,但絕無法阻礙我們藉由遠端連線的同步交流。今年我們將採取線上視訊會議的形式,歡迎所有關心數位人文研究發展的先進與同道,透過雲端的交流集思廣益,在邁向新的十年之際,一起思考數位人文學各種可能的里程與遠景。


2019第十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大會網址:https://dadh2019.conf.tw/site/page.aspx?pid=901&sid=1308&lang=CHT

會議宗旨

數位人文(Digital Humanities)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數位人文一詞是在2004年左右被提出,成為此領域發展的關鍵詞彙。雖然被研議的時間不長,數位人文卻以前所未見的速度蓬勃地發展。近年來無論是歐美、亞洲各國與台灣的學術研究機構,都相繼成立各種數位人文組織,致力於數位人文的研究與發展,由此可見各界對此領域的期待與盼望。

數位人文領域的核心概念是將現代資訊科技技術應用於傳統人文知識的探索,以突破現今傳統人文研究的限制。此跨學科視野的知識與技術的結合成果是任何單一領域所無法達成的。而數位人文領域的發展,實際上也與各種資訊技術的進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新的資訊科技,不僅能夠提供新的資料分析方法,也可能用於創造新型態的數位資源。

近年來,雲端運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資訊科技的理論、技術、系統及工具方面都有了迅速的發展,新世代人文學者融合「運算思維」於其研究發想與實踐中將有助於達成「以人文主題為中心,資訊科技為輔助」的數位人文精神。今年為「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舉辦10周年,本屆會議以人文研究主題為主軸,探討數位人文對人文研究的潛力、優勢,以及侷限。除了延續歷年對數位人文研究各面向的關注外,並將以「數位人文與社會脈動 (Digital Humanities and Social Trends)」為會議主題,廣邀國內外從事數位人文之專家學者與會,期待透過彼此之對話與交流,再創數位人文研究新的里程碑。


2018第九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主辦單位:法鼓文理學院

大會網址:http://dadh2018.dila.edu.tw/

會議主題

迎向人工智慧+數位人文的時代

會議主旨

數位人文(Digital Humanities)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數位人文一詞是在2004年左右被提出,成為此領域發展的關鍵詞彙。雖然被研議的時間不長,數位人文卻以前所未見的速度蓬勃地發展。近年來無論是歐美、亞洲各國與台灣的學術研究機構,都相繼成立各種數位人文組織,致力於數位人文的研究與發展,由此可見各界對此領域的期待與盼望。

數位人文領域的核心概念是將現代資訊科技技術應用於傳統人文知識的探索,以突破現今傳統人文研究的限制。此跨學科視野的知識與技術的結合成果是任何單一領域所無法達成的。而數位人文領域的發展,實際上也與各種資訊技術的進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新的資訊科技,不僅能夠提供新的資料分析方法,也可能用於創造新型態的數位資源。

近年來,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的突破,各式的人工智慧技術由理論架構的討論,漸漸走入各種實際的應用之中,並取得令人驚豔的成果。人工智慧的目標為讓機器具有如同人類般的思考與決策的能力,以解決實際的問題。然而何謂智慧,人類的思考方式及其所欲探究的問題,都與人文學科習習相關。例如:人工智慧所用來理解人類語言的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技術,已成為語言學之重要分支—計算語言學。此外,哲學的本體論所發展出之概念關聯之觀念,已為人工智慧之智慧推論的相關技術,如語意網(Semantic Web)、本體論(Ontology)、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鏈結開放資料(Linked Open Data)等之知識表達理論基礎。此類借鑑人文學科之人工智慧技術到底能夠帶給數位人文怎樣的應用與突破?人文學者該怎樣看待這些以數位資源為基礎所研發的人工智慧成果?相對於傳統人文研究在有限範圍的字句內之斟酌,人工智慧這種以大量現象為主,卻忽略少數例外的研究方法,到底對人文研究能有更多的幫助,還是帶來更多令人無法信服的結論?此皆為本次會議所欲關注之議題。

面對數位人文這個蓬勃發展的新興領域,本屆會議除延續歷年對數位人文研究各面向的關注外,並將以迎向人工智慧+數位人文的時代(Facing the Era of AI+DH)為會議主題,廣邀國內外從事數位人文之專家學者與會,期待透過彼此之對話與交流,再創數位人文研究新的里程碑。


2017第八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

大會網址:http://www.aiecon.org/conference/DADH2017/index_ch.htm

會議主題

演化中的數位人文:過去,現在,未來

會議主旨

數位人文學家雖然對數位人文的定義、 範疇、和應用規模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對「數位人文持續在演化、持續在面對新的挑戰」這個陳述並沒有太多異議。以大數據為例,數位技術自動地將人們說了什麼、做些什麼、甚至想些什麼,有系統地加以歸檔典藏;這些儲存下來的豐富訊息,將人文研究引向傳統人文學家難以想像的新境界。然而,自動存檔典藏的數據包含真實的、虛擬的,甚至是虚假的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數位典藏學家和數位人文學家應如何掌握、運用大數據以及大數據分析法?或者,無所不在的數位化不但改變了人類文化,同時也將改變人文研究,使得人文研究加上「數位」這兩個字顯得畫蛇添足?

數位化與「計算」習習相關。因此,數位人文學家與計算社會科學家現在已使用相同的工具來萃取訊息、分析社會網絡和進行地理空間分析。數位人文學家也嘗試運用計算社會科學的工具來建立模型並模擬複雜的人文經驗。同時,計算社會科學家也正探索、嘗試將情感模型化。當研究工具和研究議題的交集越來越多之際,數位人文學家和數位社會科學家能夠合作到什麼樣的程度來共同解決面臨的挑戰?來共同獲得更深的洞見?

DADH 2017 延續過去7屆會議的傳承,歡迎對數位人文社會科學有興趣的先進、學者,踴躍投稿,投稿內容不拘泥於上述議題,也歡迎提交以下(但不限)領域之論文:數位技術及應用、數位人文社會科學跨領域研究、數位人文理論及認識論研究、數位人文教育、數位藝術與音樂,數位架構、文化遺產、網路分析等。


2016第七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大會網址:http://www.dadh-record.digital.ntu.edu.tw/

會議主題

會議主旨

自1990年代起,世界各國在推動重要社會文化資產數位化的同時,更將數位化定位為促進知識深化發展的重要機制,一方面致力於基礎建設的奠定和發展,另一方面也大力鼓勵數位資源與技術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之研究教學中的應用和創新。重要大學先是成立相關研究機構,積極發展各具特色的數位資源、研究議題、和跨領域及跨區域的合作研究計畫;近年更有越來越多以科際整合為核心精神的數位人文課程、學程、甚至是學系與研究所的設立。目標是幫助研究者對大量數位資源的意義關聯性與多重脈絡進行觀察分析,以不同方式與觀點思考既有素材,企圖發掘出在前數位時代中無從觀察的現象與脈絡,進而發展出新的研究材料、新的研究議題、和新的研究方法,再更進一步地孕育出新型態的人文研究和數位研究(digital scholarship)。然而,這些發展是否代表著數位人文已經成為一門被認可的學術專業領域呢?

本年度研討會在承繼歷年來對於數位人文研究各面向的關注外,特別以「數位學者,一個新興領域的產生?」為主題,探討作為一門仍然難以明確界定的新興研究領域,數位人文研究之知識性質、生產方式與過程、甚至是研究社群的特性、結構、和發展趨勢究竟為何?其研究成果該如何被評價與認可?其在人文學與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實踐、合作關係、與交互影響又是如何?對於學院外的社會文化各層面是否也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本研討會期待透過人文社會學者與資訊學者的不斷對話與互動,能夠刺激數位人文研究的持續發展與茁壯成熟,進而實踐知識的多元與深化發展。